1. <th id="b0qzh"><video id="b0qzh"><span id="b0qzh"></span></video></th>
      <th id="b0qzh"></th>
    2. <center id="b0qzh"></center>
    3. <strike id="b0qzh"><sup id="b0qzh"></sup></strike>
      廣東人大網歡迎您!
      您在:首頁 > 重要發布 > 法規草案意見征集
      《廣東省建筑垃圾管理條例(草案修改二稿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

        為促進地方立法的民主化、公開化,充分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現將《廣東省建筑垃圾管理條例(草案修改征求意見二稿)》在本網站登出,敬請社會各界人士提出寶貴意見。有關意見建議請向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經濟法規處反饋(截止時間:2022年11月23日)。

        郵寄地址:廣州市中山一路64號    郵編:510080

        電子郵箱:jjfgc@gdrd.cn

        傳真:020-37866802


      廣東省建筑垃圾管理條例

      (草案修改二稿征求意見稿)

        第一條【立法目的和依據】  為了加強建筑垃圾管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節約資源,保障公眾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條例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建筑垃圾的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及相關監督管理等活動。

        第三條【政府職責】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領導和保障,組織、協調、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建筑垃圾監督管理職責。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事權劃分的原則,安排必要的資金用于建筑垃圾管理。

        第四條【部門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筑垃圾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建筑垃圾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水利、公安等主管部門和海事主管機構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建筑垃圾管理的相關工作。

        第五條【設施規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

        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應當包括建筑垃圾產量預測、源頭減量、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和消納設施、場所的布局、建設、安全風險評估、綜合利用以及管理體系建設等內容。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安排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場所、消納場的布局和用地,并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場所、消納場作為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納入國土空間規劃。

        鼓勵以循環產業園等方式統籌規劃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場所、消納場,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場所、消納場與混凝土攪拌站、建材廠、裝配式建筑構件廠等共同規劃。

        第六條【源頭減量】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完善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通過優化城市建設豎向規劃,推廣裝配式建筑、全裝修成品住房、綠色建筑,鼓勵采用先進技術、標準、工藝、設備、材料和管理措施等方式,促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

        建設單位應當履行源頭減量義務,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和排放,并將建筑垃圾減量化措施費用納入工程概算。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在工程招標文件、承發包合同和施工組織設計中明確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源頭減量的具體要求和措施,以及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的使用要求。

        設計單位應當在建設工程設計環節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建筑材料的消耗和建筑垃圾的產生,提高對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的使用;監理單位應當監督施工單位落實源頭減量措施。

        第七條【聯單管理】 本省實行建筑垃圾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全過程聯單管理制度,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行電子聯單管理。具體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建筑垃圾主管部門制定。

        第八條【處理方案備案】  工程施工單位應當編制建筑垃圾處理方案,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并在開工前報工程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建筑垃圾主管部門備案。建筑垃圾處理方案內容有調整的,應當及時報告接受備案的部門。

        建筑垃圾處理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ㄒ唬┙ㄖ目偭?;

       ?。ǘ┙ㄖ念悇e、數量和計算方法;

       ?。ㄈ┙ㄖ搭^減量、分類處理、污染防治的措施;

       ?。ㄋ模┻\輸的時間、路線、方式和運輸單位;

       ?。ㄎ澹┙ㄖ靥?、消納、綜合利用場所名稱。

        第九條【建筑垃圾分類管理】 建筑垃圾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分類,實行分類收集、分類貯存、分類運輸、分類處置。

        第十條【對收集、貯存的要求】 建設單位應當建立建筑垃圾分類收集、貯存以及臺賬管理等制度,督促施工單位開展建筑垃圾分類和合法裝載,并及時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建筑垃圾主管部門報送建筑垃圾的類別、數量、去向等信息。

        施工單位應當建立建筑垃圾管理臺賬,分類收集、貯存和及時清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合已分類的建筑垃圾。

        第十一條【對運輸的要求】  運輸建筑垃圾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ㄒ唬┙⒔ㄖ\輸管理臺賬;

       ?。ǘ┎坏脤⒐こ淘?、工程泥漿與其他建筑垃圾混合運輸;

       ?。ㄈ┍3诌\輸車輛、船舶等運輸工具的行駛記錄、衛星定位等電子裝置正常使用;

       ?。ㄋ模┻\輸過程中保持運輸工具整潔,采取密閉或者其他有效措施防止遺撒建筑垃圾,不得擅自傾倒、拋撒建筑垃圾;

       ?。ㄎ澹┌凑战ㄖ幚矸桨复_定的時間、路線、方式、場所運輸。

        建筑垃圾運輸船舶應當符合載運技術條件,開底式船舶不得用于運輸建筑垃圾。

        第十二條【工程泥漿脫水】 工程泥漿應當在施工現場進行脫水固化處理。施工現場不具備條件的,應當采用罐裝器具密閉運輸至依法設置的建筑垃圾處置場所進行處置。水上工程中依法無需經脫水處理的除外。

        第十三條【建筑垃圾利用】  建筑垃圾應當按照下列方式,優先就地就近利用:

       ?。ㄒ唬┕こ淘良懊撍蟮墓こ棠酀{優先用于土方平衡、林業用土、礦坑修復、環境治理、燒結制品及回填等;

       ?。ǘ┕こ汤?、拆除垃圾和裝修垃圾優先用于生產再生骨料、再生磚、再生砌塊、再生瀝青混合料等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

        具備現場綜合利用條件的建設工程,應當進行建筑垃圾現場綜合利用。

        第十四條【綜合利用產品要求】  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場所運營單位應當建立規范完整的生產臺賬,按照國家和地方的產業政策、建材革新的有關規定以及產品質量標準生產綜合利用產品,不得以其他原料代替建筑垃圾作為生產綜合利用產品的主要原料。

        第十五條【綜合利用政策扶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用地、產業等方面扶持和發展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項目,并落實相關稅收、金融等優惠政策。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和經營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場所。

        國家機關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其他組織在政府采購中,應當優先采購技術指標符合設計要求及滿足使用功能的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項目使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

        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的使用情況納入本省依法設立的建設工程項目獎項評選內容。

        第十六條【消納場建設與管理】  建筑垃圾消納場應當按照技術規范建設,屬于建設工程的,還應當執行基本建設程序。

        省人民政府建筑垃圾主管部門應當組織編制建筑垃圾消納場建設標準和運營規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筑垃圾主管部門應當對建筑垃圾消納場的建設和運營、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第十七條【消納場安全要求】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筑垃圾主管部門應當對建筑垃圾消納場定期開展安全風險排查。對在排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結合堆放規模、場地情況和周邊環境條件等,提出綜合整治意見并限期治理。

        建筑垃圾消納場運營單位應當建立規范完整的生產臺賬,按照有關技術規范進行作業,按照設計容量分區、分類堆填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消納場運營單位應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安全生產,嚴格落實安全風險管控要求,加強對堆體的水平位移、沉降和堆體內水位等情況的實時監測,防止發生失穩滑坡等危害。

        第十八條【停止消納相關要求】  建筑垃圾消納場達到設計容量或者因其他原因無法繼續消納的,運營單位應當在停止消納三十日前書面報告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建筑垃圾主管部門。

        建筑垃圾消納場停止消納后,原運營單位應當組織開展治理、評估,達到安全穩定要求后進行生態修復。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對停止消納的建筑垃圾消納場定期組織開展安全監測評估,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第十九條【跨區域處置】 本省建立建筑垃圾跨區域平衡處置和生態補償制度。

        省人民政府建筑垃圾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建筑垃圾跨區域平衡處置協作監管平臺,制定全省建筑垃圾跨區域平衡處置和生態補償的具體辦法。

        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負責統籌、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內建筑垃圾跨區域平衡處置相關工作。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建筑垃圾主管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對建筑垃圾跨區域平衡處置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第二十條【執法協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跨區域轉移建筑垃圾的管理,建立健全跨區域執法協作機制,對跨區域擅自傾倒、拋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等違法行為開展聯合執法。

        第二十一條【政府及部門法律責任】  各級人民政府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履行建筑垃圾管理職責的,由上級人民政府追究主要負責人行政責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在建筑垃圾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違反臺賬管理行為的法律責任】  違反本條例第十條第二款、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一項、第十四條、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未建立管理臺賬或者生產臺賬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筑垃圾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違反分類運輸行為的法律責任】  違反本條例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將工程渣土、工程泥漿與其他建筑垃圾混合運輸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筑垃圾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四條【法律責任銜接規定】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其他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已有處理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五條【施行日期】  本條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附件: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