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近年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人大監督水污染治理成為我省開展水環境治理的鮮明特色。廣東省人大連續6年堅持四級人大聯動、五級代表參與。對于跨界河流的治污監督,每年至少安排1項監督項目,并不斷拓展到環?;A設施建設、黑臭水體整治、農村水污染治理等多個領域,體現了一以貫之、持之以恒的履職韌勁。
環境治理難,難在責任分散。東江支流石馬河、淡水河是跨界河流,長期處于劣Ⅴ類。廣東省人大連續幾年把加強石馬河、淡水河污染整治的代表建議列為重點建議,對石馬河、淡水河流域污染整治跟蹤督辦。
在省人大的持續監督推動下,省政府及深圳、惠州、東莞建立聯防聯控機制。沿河地區的聯防聯控機制形成了“攥指成拳”合力,推動污染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黃誠寬:
我省各級人大在對跨界河流污染治理跟蹤督辦方面
形成了一套可復制 可推廣的經驗
省人大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
對治理的目標任務舉措都作出了規定
目標提出之后
人大加強調研督辦
發現和指出存在的突出問題
對階段性工作成效進行了定期檢查
形成了監督工作的閉環
在石馬河、淡水河治理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2014年7月,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加強廣佛跨界河流、深莞茅洲河、汕揭練江、湛茂小東江污染整治的決議》,推動對當時全省污染程度最為嚴重的四條跨市域河流進行治理。
經過幾年努力,茅洲河在2020年底前基本達到Ⅳ類水質,這條曾被稱為“珠三角污染最嚴重的河流”,通過省市聯防聯控,水質逐步好轉。
深圳市水務局水污染治理處副處長 高玉枝:
整個茅洲河流域新建污水管網是2058公里
實現了河流水質從劣Ⅴ類到準Ⅳ類的跨越
在我們治水過程中累計完成了
5770家散亂污的企業的分類整治
東莞市民 郭金喜:
茅洲河沒整治的時候
臭水橫流
走過都要捂住鼻子
(現在大家)在茅洲河這里唱歌跳舞
甚至拍抖音的
給我們社區帶來很大變化
我感覺恢復到了以前的原生態
2017年,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首次在廣佛跨界河流白海面涌污染整治工作中采取四級人大聯動監督,并建立人大代表監督工作微信群,代表可實時把督查中發現的問題上傳反饋,及時反映群眾訴求。
廣州市人大代表 廣州園林建筑規劃設計研究總院院長 李青:
對于散亂污企業的關停處罰
然后就是我們14條村生活污水的截污納管工作
人大的監督工作也是持續跟進
通過四級(人大)聯動的模式
在這樣的平臺上進行協同的工作
最終實現了所有生活污水全收集 全處理
水環境治理是一個科學問題,早在2013年,廣東省人大在全國率先引入了第三方評估機制,由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所、珠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組成專業評估機構,定期發布重點污染河流的水質評估報告。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首席科學家 曾凡棠:
首先就是讓地方政府自己對照自己的任務
出個自查自評的報告
收到自查自評報告以后
我們就要到現場去核查了
這個現場是隨機的
所以對地方政府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抽查以后我們自己還要做一些科學觀測
最終我們會出具一個報告
這個報告是給省人大
省人大再轉到地方政府去
你的問題是什么
下一步怎么改進
廣東省人大代表 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 邱靜:
人大在水污染治理這個方面
是做得特別細 也特別實
從調查到的情況又上升到我們立法的程度
比如說我們很快就推出了廣東省的水污染防治條例
到后面我們甚至啟用了明察暗訪機制
(從)關注到表面現象到(關注)根源
我們人大在水環境治理(方面)
還是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支持和保證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健全人大對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監督制度,維護國家法治統一、尊嚴、權威。今年4月,省人大常委會還組織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廣東省環境保護條例》執法檢查,助推南粵大地天更藍、水更清。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黃誠寬:
廣東人大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這一重大部署
今后人大監督治水的重點
要從過去主要是監督治污
向治污監督與水生態修復保護監督并重轉變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充分發揮代表作用
繼續運用四級人大五級代表聯動監督機制
合力推進重點河流污染治理